台灣「早退率」東亞第一!55 歲勞參率驟降 3 大原因:可以離、必須離、回不去|104高年級50+人資充電

台灣「早退率」東亞第一!55 歲勞參率驟降 3 大原因:可以離、必須離、回不去

台灣「早退率」東亞第一!55 歲勞參率驟降 3 大原因:可以離、必須離、回不去

你會工作到幾歲?退休還有機會重返職場嗎?根據調查,55歲是台灣和周邊國家的分野點,55~59歲勞參率急速下滑,退出率是東亞第一高。為什麼是55歲?有3大主因:可以離、必須離、回不去。儘管近年面臨缺工危機,有許多高年級生想續留職場,卻不易見企業遞出橄欖枝。中高齡貢獻度不值薪水?雇主和求職者都有責。

文/張紹敏 由Cheers授權轉載

在你的想像中,你會工作到幾歲?過去許多人把電影《高年級實習生》當成一部喜劇,但對於人口中位數已達44歲的台灣而言,現在更像一帖良藥。

週三午後,走進台北市就業服務處的研習教室,一群超過55歲的「高年級生」正忙著低頭滑手機。他們並不是無心上課,而是在學習操作視訊軟體Zoom、設計平台Canva,甚至是ChatGPT。

跟著台上講師一步步操作,他們也在一步步尋找重返職場的道路。

「我投了將近200封的履歷表,連一個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學員張大哥忍不住吐苦水。

去年才退休的他,是一間進出口貿易公司的經理,精通英、日語,疫情前也常在全球出差,加上固定打羽球和游泳的習慣,記者完全看不出來,眼前這位身材壯碩的求職者已過80歲。

「年齡」的偏見,在企業無所不在,又以中高齡工作者感受最明顯。

根據《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檢》調查,51~60歲的工作人有近半(47%)曾在工作中感受到被歧視,其中三分之一(33%)來自年齡因素。

諷刺的是,在醫療科技愈來愈抗衰老的大健康潮流下,我們的生理機能更有利於延緩退休年紀,甚至整個社會瘋醫美、集體防老,但心理認知卻還被鎖在上一世紀的牢籠裡,被其他國家遠甩於後。

韓國和新加坡65歲以上的高齡者,每3人就有1人在工作;日本則是每4人就有1人。

回頭看台灣,每10個人,只有不到1人。

「可以提早退休,本來應該是要引以自豪的事情啊!」社團法人勞動與發展協會理事長辛炳隆直言。但問題核心在於,有愈來愈多高年級生想續留職場,卻不見企業遞出橄欖枝。

2021年各國「高年級生」勞動參與率2

東亞最早退:可以離、必須離、回不去

「55」是台灣和周邊國家的分野點。在55歲以前,台灣的勞參率和他國相去不遠,但55~59歲卻急速下滑,退出率是東亞第一高。

為什麼是55歲?有3大主因:可以離、必須離、回不去。

辛炳隆分析,中高齡的勞參率和「房價所得比」高度相關。現在大於60歲的世代,年輕時都經歷過台灣整體實質薪資持續增加、房地產價格尚未飆漲的時期,有能力置產、也有能力退休。

再者,長照服務不夠普及,許多中高齡者為了照顧年邁雙親必須暫離職場,尤其對於經常背負主要照顧責任的女性而言,影響更嚴重。根據勞動部110年的統計,25~44歲的男性勞動參與率比女性高出12.3%,但到了45~64歲,兩性差距倍增至23.4%。

在解除照顧義務後,許多人也回不去原職場、原職務。其中,不乏中高階經理人想以顧問的身分重返職場,卻發生「小廟容不下大和尚」的窘境。最後,只剩下勞動條件落差很大的工作選項。

以客觀條件看來,台灣的中高齡勞參率未來勢必會不斷提高。

對工作人來說,薪資房價比大幅提高、年金制度改革、平均壽命不斷增加,想早退絕非易事。

對企業來說,台灣人口年齡中位數已升至44歲,預估在2030年,25~44歲的勞動力將減少14.1%。要確保人力充足,就得設法把徵才的大網撒向中高齡。

但此刻,即使缺工痛點名列世界第一高的台灣企業,依舊如溫水煮青蛙,在管理的回應上屬後知後覺。

即便企業不歧視,也未必知道怎麼用

「我們去問企業,他們都說沒有歧視銀髮者,」台北市就業服務處處長何洪丞觀察,「其實,如果沒有重新調整職務內容,根本沒辦法說:什麼年齡來,我都願意用。」

以飯店業當前最缺的「房務員」為例,過去整理一間房間,需要憑一己之力完成洗浴室、吸地板、鋪床、背備品等數十項勞力活,體力相對有限的中高齡者難免卻步。但若能把所有工作拆解成2~3區,由不同條件體力者分別完成,就能大大降低門檻。

(延伸閱讀:她二度就業做房務月領8萬!飯店房務薪水可逾5萬,六福萬怡人資算給你看(附精選職缺)

為了重新設計更多適合中高齡的職缺,台北市就服處2021年成立了「銀髮新創服務中心」。短短一年半,包含餐飲業、批發零售業、幼托業、電商業、寵物業多達80間企業都加入策略聯盟,共享重組職務的方法學。

「很多人資告訴我們,銀髮者真的潛力無窮啊!」何洪丞舉例,電商業者就發現,拆解B2C的工作內容後,許多中高齡者只要學會基礎的電商邏輯,不論是直播帶貨、網路客服,成績都比年輕人更厲害。

然而,晉用只是第一步,近年企業幹部普遍年輕化,管理心法的再訓練,也是一道隱形關卡。

「我們在推(中高齡晉用)的過程中,如果中生代主管不買單,都是沒有用的,」台北文華東方酒店人資總監劉富美犀利回應。

管理新世代的方式,與面向二度就業者相當不同。劉富美解釋,年輕人被「雕」的空間很大,但高年級生已有不少成功經驗,「你不要只想著去改變他們,而是試著看到他的強項。例如,讓他有一個小組帶人、給他一個專案⋯⋯,他很可能會義無反顧地投注心血。」

中高齡貢獻度不值薪水?雇主和求職者都有責

不可否認的是,當今產業轉型如此快速,中高齡者願意「改變」自己的程度,也決定了企業是否樂見中高齡繼續留在急速轉向的大船上。

《Cheers》今年在《2023台灣企業員工福祉大健檢》調查發現,

51~60歲的工作人,有超過2成曾被暗示或要求離職。

(延伸閱讀:職場中年危機,就像一枚炸彈落在辦公室,超過40歲都被掃出門外

「很多企業寧願用機器人、派遣人力,也覺得比中高齡划算。」前1111人力銀行執行長、季達職涯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郭芊彤感嘆,在就業能力上,供需雙方有很大的認知落差,「中高齡者最大的危機就是不知道、也不想知道。」

郭芊彤指出,在她連續執行數次的調查中,問到中高齡者是否有把握找到工作、是否擅長履歷與面試、對產業的了解程度等等,不少人的信心指數相當高,不認為有必要多精進。

事實上,台灣的終身學習意識並不普及。攤開各國數據,瑞士、紐西蘭的「成人教育訓練參與率」都接近7成,美國也有6成,台灣雖然逐年提升,仍只有43%上下,顯然有待強化。

好消息是,愈來愈多企業認知到,要讓員工的勞務價值追得上市場、跟得上薪資,不單是個人的責任,組織也有義務打造跨世代的學習文化。

舉例來說,來台35年、擁有不少資深員工的屈臣氏就推出了「逆向導師」計畫,翻轉過往上對下的單向教學,協助年輕世代員工與資深主管一對一配對,每個月花1~2個小時,讓年輕員工分享新世代的消費趨勢、社群媒體行銷手法、數位工具應用等主題,保持世代間的刺激與交流。台灣屈臣氏人力資源部總監林倩如笑道,「像是小紅書、抖音這些平台,也都是我的逆向導師告訴我的!」

能否跨越心理門檻,取決家人與社會

從制度面來看,驅動中高齡者就業的機制已逐步出現。2019年勞動部公布《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禁止企業年齡歧視,也擬定了相關獎勵與津貼。同時,不少招募消息、人力銀行也都會特別標示「中高齡友善專區」。

但是,許多高年級生卻步的原因,其實來自身邊最親近的家人。

「我去上班的第一天,我兒子跟我說:媽媽,妳瘋了嗎?妳這麼缺錢?」一位在文華東方兼職的莊大姐透露。

今年63歲的她,原本是有機超市天和鮮物的門市人員,疫情間她順勢退休,但在家休息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閒得慌」,於是輾轉來到了文華東方從事清潔工作,卻把先生和孩子都嚇了一跳。

其實,莊大姐3個兒子每月給她的零用金加起來就有6萬,大可不必工作。但對她而言,現在投入職場的意義是體驗不一樣的生活、也是為了創造成就感。

(延伸閱讀:中高齡想就業,不放手的卻是子女?解開擔憂,放飛老爸老媽

「現在我兒子都會說,媽媽妳好偉大!」莊大姐露出滿足的笑容,還自豪分享自己收養了一隻貓咪,買罐頭的錢都由她一手包辦,不用伸手。

「銀髮者的就業是需要倡議的,」何洪丞語重心長,「社會風氣一直很鼓勵高齡者當志工,把它視為健康的、有趣的、榮耀的事,那工作為什麼不行?」

在人才難尋的時代,我們的職場已把鎂光燈打向新世代的工作價值、性別平權等現況,還來得及回過頭,擁抱這群高年級生,讓他們加入生力軍,驕傲地一起打仗。

(原文標題:早退率東亞第一的台灣:幾歲工作算「太老」?


推薦閱讀:

加入粉專,每天收看職場力最新文章

104高年級 中高齡人力 中高齡就業 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