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高年級希望藉由每位老師走入第二人生的故事啟發更多高年級生與讀者。今天小編帶你認識高年級的吳莉玲老師,選擇偏鄉貢寮開課的機遇,在手作的學習與實踐中,發掘生活與療癒的力量,讓雲淡風輕的退休生活多了點自我實現。
莉玲老師原本是城市中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每天上班下班的生活讓她感到疲乏,在孩子教育新選擇下,全家搬回先生的故鄉宜蘭,遂展開了一條地方創生與人文手創之路。現在她在新北市貢寮區73貢學堂,在清幽的環境、輕鬆的氛圍下,分享裁縫、手工皂及發酵食物等等,藉由手作帶領學員一起發掘生活中難覓的成就感、主控感及優越感。
離開忙碌都市到鄉下,從手作中找到成就感
所學是大眾傳播,從事教科書研編工作12年後,政策的變遷讓莉玲老師當初對教育的興味日益消退,徒然的消耗感﹐引發老師藉由孩子的教育轉學,搬回先生的故鄉宜蘭,鄉居生活不再像在大都市中匆忙,不僅步調慢下來,身心也得到舒緩。
原本就很喜歡動手做,莉玲老師因為兒子異位性皮膚炎的關係,開始學習手工皂,也認識了一些同好,在頭城找了一個小空間舉辦「皂聚」,大家聚在一起作皂,邊動手也動口聊開心。藉此成立了「人文手創」臉書粉絲專頁,分享手作的點點滴滴。而接觸縫紉則始於那台近三十年前在百貨公司購買的縫紉機,鄉居主婦生活得瑕參加職訓局的時尚女裝課程,徹底搞懂服裝製作的基礎後,接下來看書自學就容易多了。
熱衷學習的心永無止境,之後老師到宜蘭社區大學學習發酵、釀造,研究微生物菌種的奧妙,學做米麴、味噌、甘酒等,更進入在地風土,應用當令食材玩發酵。接觸發酵之後,康普茶、麵包等也都難不倒老師。吃的、穿的、用的都可由自己手作,不只安心也美妙。
莉玲老師說:「姐做的不是手工藝,而是美好生活。找一件『休閒活』來忙,發掘生活中難覓的成就感、主控感及優越感。」
手作不只是手作,更幫助我們找回生活的溫度與力量。
愛分享成立貢學堂,深耕在地展開地方創生之旅
退出職場搬到宜蘭之後,老師回到校園進入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進修,在時興的領域激發學習的熱忱。正巧接觸到貢寮的地方創生計畫,有機緣進駐貢寮街73號老房子,將2樓布置成「人文手創」工作室,打造「貢學」場所,開放有興趣的同好一起來共學也紓壓。
運用過去在出版社工作的長才,老師編寫的課程講義步驟清晰,上課的學員覺得條理清晰,易懂易學。貢寮工作室裡擺放各式作品與工具,令人目不暇給。遠離塵囂,溫馨且舒適的空間,在這邊待上一天做一件自己的寬褲或口金包,一邊跟老師及同學聊天,好不愜意。
「人文手創」至今邁入第二年,除了外來遊客,也漸漸吸引在地人的關注。在我們訪問當下,便有一位鄰居阿姨好奇經過進來聊聊,決定直接加入下午課堂一起手作口金包。以文創帶動,根植在地讓地方創生更有意義,重新為小鎮注入活力與生命力。
選擇走森林裡人跡較少的路,一切變得如此不同
在年屆壯年之時,舉家搬到鄉下,對許多人來說是需要勇氣的抉擇,對莉玲老師來說,卻是另一條風景秀麗的路。老師說以前在都市裡自己是個虎媽,搬到宜蘭後,兒子的感受最深,說媽媽幾乎不罵人了。老師也聊到她的偶像是英國人威廉.莫里斯,推崇大量製造的工廠時代之前,由工匠親手做出來的手工藝品,獨一無二且珍貴,有著手作的質感與溫度。
對老師來說,手作是一種靜心的過程,專心投入在其中,能使頭腦清明沉澱情緒,許多雜念自然煙消雲散,得到超療癒人心的效果。
就算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在工作室待很晚,作品完成時,心中無比的成就感言語難以形容。偶爾也想從緊湊的步調抽身嗎?不妨挑一天來趟輕旅行,悠悠哉哉搭著火車,沿途觀山賞海,來到貢寮貢學堂,用手作療癒自己,完成一個專屬作品帶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