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國雄老師在極富人文氣息的大稻埕成長,幼時受媽媽的影響,對藝文活動極感興趣,高中時學畫,大學畢業後從事藝文相關工作。在電台工作時,曾參與製作藝文節目,介紹台灣藝術家的故事,讓他反思學校的教育大都著重在西方美術,但對自己家鄉的美卻一無所知,決定推廣台灣的藝術。
104高年級的每一個前輩老師,都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就與故事,我們希望藉由這些故事啟發更多高年級生與讀者。今天小編帶您認識高年級的洪國雄老師,看他追隨藝術,將藝術教育帶到生活中的歷程。
大稻埕成長,從小耳濡目染
洪國雄老師從小在極具人文氣息的大稻埕長大,媽媽雖然不是從事藝術工作,但很喜歡藝文活動,都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參與。耳濡目染,加上環境的薰陶,讓老師對小就對藝術產生極大的興趣。高中時學畫,大學就讀文化大學時,因為校內有美術系及美術館,也加深老師藝文方面的知識與愛好,奠定未來工作的發展方向。
大學畢業後,老師一直都從事藝文相關工作。在電台上班參與製作藝文節目時,正好有一段時間製作台灣前輩藝術家系列的專題。當時老師需跟著團隊採訪,從小都是在畫冊上看到這些藝術家的作品,有機會親炙大師風采,讓老師非常興奮,就像小粉絲看到偶像一般。
感嘆美術教育偏重西方,致力推廣台灣藝術
後來老師陸續在楊英風美術館、畫廊等地方工作。工作環境的轉變及自己年紀漸長,讓老師不想繼續固定在一個地方工作,想做自己的理想—推廣藝術。老師心中一直有個想法,從小我們認識很多國外的藝術家,像是畢卡索、梵谷、莫內等等,對他們的生平、作品如數家珍,但對於我們家鄉的藝術家,卻著墨甚少,一點也不熟悉。尤其是自己從小生長的故鄉大稻埕,有許多傑出的藝術家,有些也曾親自拜訪過,如果自己有能力跟機會將他們的作品跟精神傳承,感染更多人,會是他一輩子的使命與快樂泉源。
因此他開始晚上在社區大學教課。走出同溫層推廣藝術,讓老師的成就感更大。本來對藝術很冷感的人,並不代表他們天生對藝術不感興趣,只是沒有人帶領。
洪國雄老師規劃一系列的課程,推動生活美學,不只侷限在美術,還將音樂、歌謠、文學、建築等主題納入。
辭去正式工作之後,老師白天看很多國內外的展覽搜集資料,在美術、音樂、文學等藝術中,找出點線面的關聯性,整理成一套有系統的知識,讓學員學習。
遠赴日本原鄉尋根藝術
洪國雄老師研究台灣藝術家之後發現,台灣跟日本近代史有約五十年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許多台灣前輩藝術家在日治時期接受日本老師的教導,也到日本學校留學,受老師影響頗深。就算在戰後老師已返回日本,過年過節還是會寄台灣特產給老師,甚至一起組團到老師家拜訪,師生情感凌駕於政治之上,令人非常動容。
擁有一股對藝術的熱情,洪國雄老師決定前往藝術的源頭尋根,在前年底規劃了一趟十天的深度之旅。當時許多台灣藝術家到日本的東京美術學校(今國立東京藝術大學)留學,洪國雄老師出發前還特別做了一個摺頁,上面記載著約18位曾在東京美術學校留學的藝術家,象徵帶著前輩回到母校,向母校致敬。抵達學校後,老師親自見證了藝術發展的歷史,心裡非常激動。
除了東京美術學校,老師還拜訪台灣知名雕塑家蒲添生及楊英風的老師—朝昌文夫在日本的紀念館。紀念館前身是朝昌文夫的住所與工作室,來到此處想像蒲添生在此學習的模樣,發思古之幽情。
老師也拜訪東京的日本民藝館,創始人柳宗悅曾經來過台灣,進而帶動台灣注重民間藝術。柳宗悅認為民間工藝跟皇家使用精雕細琢的器皿不同,所延伸出來的生命力,有著另一種感動。日本民藝館收藏許多台灣原住民的工藝作品,人家當寶的東西,我們卻沒有深入認識與了解。去了日本一趟,更加速老師推廣台灣本土藝文的腳步。
從生活中認識藝術,藝術就在我們身旁
其實藝術並非高不可攀,政府花了許多公帑,擺放公共藝術品在捷運及路上,但很少有人靜下心來欣賞,每天走過幾乎視而不見。許多先進國家都會帶學生親近公共藝術,台灣卻較少這樣的規劃。因此洪國雄老師決定從自己做起,從小學開始扎根,一直到大人的社團,讓每一個人了解,公共藝術可以很親民,且跟在地文化息息相關。
在楊英風美術館服務時期,老師就跟許多小學的家長會長合作,利用學生通識課程的時間跟資源,用遊戲的方式,以台灣藝術家為主角,像是陳澄波 、顏水龍等,編寫劇本讓學生扮演,用演劇的方式,讓小朋友融入藝術家創作情境。在104高年級平台,老師開設「無圍牆的美術館」導覽課,介紹城市中的藝術品與台灣藝術家,讓作品重新活在學員眼前。
推廣藝術,是責無旁貸的使命
洪國雄老師的一輩子與藝術有很深的淵源,年輕時因工作認識了許多影響台灣美術這麼深遠的前輩,讓老師覺得推廣台灣的藝術,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使命。
為了讓更多人親近藝術,老師也一直改良自己的導覽及課程規劃,希望用藝術通俗的角度讓學員更容易親近,也嘗試將美術加入歌謠、文學等等。大稻埕有著得天獨厚的歷史背景,台灣第一代歌后純純、國民歌后鳳飛飛,都在大稻埕與許多故事,近十年來更有超過二十齣戲劇,以大稻埕為背景拍攝。老師希望將這些台灣藝術人文寶藏,介紹給更多人知道。
認識藝術家,有時也是從別人的故事裡反省自己的人生。有些藝術家的生平很苦,但在困苦的環境當中,他們為了藝術堅持,永不放棄,藉由藝術,為自己的人生找一個窗口。
洪國雄老師說:「藝術的東西有色彩,所以生活應該是彩色的;生活也應該是有音樂的。」
要讓生活充滿色彩,充滿律動,就從親近我們身邊隨手可得的藝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