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省第二代落腳台灣尋根,周芳軍老師深入在地文化推廣古蹟之美


外省第二代落腳台灣尋根,周芳軍老師深入在地文化推廣古蹟之美

周芳軍老師是外省第二代,軍校畢業後入伍從軍,37歲回歸社會,從基層勞工做起,憑著苦幹精神也闖出一片天。因緣際會認識古蹟與歷史建築之後,深深為其著迷。目前老師在社大及高年級平台開設課程,帶學員了解植物、步道、地質、鳥類、古蹟、建築等等,希望讓退休人士從中找到自己的興趣。

104高年級的每一個前輩老師,都擁有自己獨一無二的成就與故事,我們希望藉由這些故事啟發更多高年級生與讀者。今天小編帶您認識高年級的周芳軍老師,看他走入探索在地文化的過程。

從軍15年,退伍後從工人做起,闖出一片天

周芳軍老師就讀政治作戰學校,畢業後入伍從軍,37歲時從軍中退伍。退伍之後,因為朋友的介紹,到一家公司工作,從最基層的工人幹起,做紗線的染整工作。原先在軍中也算是當中高階層,退伍後報到的第一天,就被工廠裡的廠長、工頭、工人看不起,紛紛在背後議論他—「這個人是軍官退伍,大概明天就不來了」。因為對家庭的責任與不服輸的精神,他咬牙忍下來,從三個月的工人,體重從82公斤掉到62公斤。面對完全陌生的產業,他除了白天上班,晚上還買書狂K,了解纖維、材料、術語等行業內的知識。

從軍15年,退伍後從工人做起,闖出一片天

擔任工人學會製程後,便開始跑業務接訂單,憑著幹勁,老師在兩年內開發許多新客戶,讓公司業績翻兩倍,用實際的成績讓當初看衰他的人刮目相看。後來被上游客戶挖角進到貿易商工作,也闖出一番成績。自嘲沒什麼專長的周芳軍老師,之後也到公益單位及人力仲介業工作,退伍之後的職業生涯相當豐富。

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築之美不應被忽略,深入歷史了解在地文化

民國83年周芳軍老師因緣際會接觸到大自然教育推廣協會的課程,他利用晚上及假日去聽課,接觸到古蹟、生態、植物、天文等課程,啟迪老師對台灣本土的認識。

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發現自己對老房子、古蹟、廟宇、古文物等很有興趣,像個遊客一樣,從南到北看了很多很精彩的房子,了解其中的故事。在了解的過程,覺得先民在台的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築之美不應被忽略,於是老師在協會裡面成立古蹟小組,擔任小組長,嘗試在228公園導覽其中的牌坊、博物館等等。老師也在這段時間認識自己的啟蒙老師姚其中。姚其中老師鼓勵他既然喜歡,覺得有意義,就去做。於是周芳軍老師便踏入推廣古蹟入門教育的這條路,做得非常開心。

中國傳統文化與建築之美不應被忽略,深入歷史了解在地文化

周芳軍老師也到各個大學選修建築課,了解學院派老師的說法。後來也認識新店文史館的老師,深入了解地方文史,做耆老訪談等等。每年寒暑假也到故宮進修策展人的研習,為了使自己的學養有厚度,不斷加深學習。

雖然自己是外省第二代背景,但現在的他對台灣的歷史如數家珍,比許多在台灣生長的人還要了解台灣。有感於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家世背景,他開始建構家族系統。

從認識台灣早期的五大家族開始,了解他們如何維繫家族,透過典範反求諸己,因此周芳軍老師找到自己家族裡的堂號及排序,找回自己的家族史。

後來老師也將這一套方法教導給學生,教他們如何找到自己的根源。透過老師的解說,讓學生了解台灣的族群來自何方。一方面欣賞中國傳統建築之美,二方面了解自身的家世,老師覺得自己在做非常有意義的事。

規劃逍遙遊課程,鼓勵退休人士找興趣

後來老師也跟一些朋友們在社區大學開課,編了「逍遙遊」課程,透過一系列課程的規劃,讓學員認識植物、步道、地質、鳥類、建築等等,透過三年的課程,希望讓學員了解怎麼找尋自己的興趣。一開始開辦的時候招不到學生,現在開課都是班班秒殺。

規劃逍遙遊課程,鼓勵退休人士找興趣

老師說過去人們比較重視吃喝玩樂,現在的人開始重視休閒生活,希望了解一些其他可以玩味的東西,現在退休的人多了,因此這樣的課程需求便增加了。老師希望藉由課程開一個門,有學員來上課之後懂得賞鳥,或是找到對攝影、書法的興趣,令老師感到很欣慰。

推廣古蹟導覽不遺餘力,結合美食與在地文化更有趣

周芳軍老師認為喜歡古蹟的人偏小眾,若能結合美食及在地文化,更能激發學員的興趣。像是老師在高年級開設「懷舊小旅行~被遺忘老味道和神秘眷村探索」、「臺北城西門外的時空跨越之旅」等課程,都將在地深耕許久的精彩美食,安排進路線裡。介紹達人如何經歷經濟不景氣的時期,還能屹立不搖。

周芳軍老師的導覽結合美食及在地文化 周芳軍老師的導覽結合美食及在地文化。

周芳軍老師認為老天爺一直對他都很好,人生走來一路都在學習,從零開始,慢慢累積,感受到成果在身上慢慢滋長,是非常享受的事。談到未來還想做什麼,周芳軍老師認為,現在做古蹟推廣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這個工作已經做不完了。只要他還有力氣走,就會繼續做下去。

一個偉大的地方,需要人們來說故事,每每看到古蹟凋零或拆卸,人們逐漸忘記先民的事蹟,更覺不捨。

如果有人想傳承,他也很願意將所學所能傾囊相授。就像一個引路人般,這條路,他會繼續走下去。


回文章列表